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Viking威肯中国区域服务商    

威卡叶片,离心泵,圆心活塞,旋转页,内齿轮,外齿轮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  • 邮件:18576370666@163.com
  • 传真:散热风扇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详细介绍一下PLC控制变频器运行时模拟量信号的抗干扰措施!
新闻中心
详细介绍一下PLC控制变频器运行时模拟量信号的抗干扰措施!
发布时间:2025-10-07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在 PLC 通过模拟量信号(4~20mA 电流或 0~10V 电压)控制变频器的系统中,模拟量信号因传输过程中易受电磁干扰(EMI)、地电位差等影响,可能导致信号失真(如波动、偏移),进而引发电机转速不稳定、调速精度下降等问题。因此,抗干扰措施需从硬件设计、布线规范、接地处理、信号隔离四个维度系统性实施,具体如下:

一、硬件选型:从源头减少干扰敏感性

  1. 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类型

    • 优先选择4~20mA 电流信号而非 0~10V 电压信号:电流信号通过回路传输,抗导线电阻和电磁干扰的能力远优于电压信号(电压信号易因导线压降或电磁感应产生偏差)。

    • 例:100 米导线传输 0~10V 信号,可能因导线电阻产生 0.5V 压降(导致 5% 误差),而 4~20mA 电流信号几乎无衰减。

  2. 采用高质量模拟量模块与变频器

    • PLC 模拟量输出模块选择工业级高精度型号(如 16 位分辨率,温漂<5ppm/℃),内置滤波电路(如西门子 SM 1232 模块支持软件滤波,可设置滤波时间 0~100ms)。

    • 变频器模拟量输入回路需带硬件滤波电路(如 RC 低通滤波,截止频率<1kHz),抑制高频干扰(如三菱 FR-D700 的 Pr127 参数可设置输入滤波时间)。

  3. 增加信号隔离设备

    • 当 PLC 与变频器之间存在地电位差(如超过 5V)或强干扰源(如变频器、电机、电焊机)时,需在模拟量回路中串联隔离变送器(如宇泰 UT-2577,支持 4~20mA 隔离传输,隔离电压≥2500V)。

    • 隔离变送器原理:通过电磁耦合或光电转换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电气隔离,阻断地环流和共模干扰。

二、布线规范:减少干扰耦合

  1. 线缆选择与处理

    • 必须使用双绞屏蔽线(截面积 0.5~1mm²,阻抗 120Ω±20%):双绞线可抵消差模干扰(电磁感应在两根线上产生的干扰信号方向相反,相互抵消),屏蔽层可阻挡外部共模干扰。

    • 屏蔽层处理:单端接地(仅在 PLC 侧或控制柜接地排接地,另一端悬空),避免两端接地形成 “地环流”(地电位差导致电流流过屏蔽层,干扰信号通过耦合进入芯线)。

    • 线缆长度控制:4~20mA 信号传输距离≤1000 米,0~10V 信号≤50 米(超过时需加中继器或隔离器)。

  2. 布线分离与距离控制

    • 强电与弱电分离:模拟量信号线(弱电)与动力线(如变频器到电机的 380V 电缆、电源线)必须分开穿管敷设,间距≥30cm(平行布线时),交叉时需垂直交叉(减少电磁耦合面积)。

    • 远离干扰源:信号线避开变频器、接触器、继电器等强干扰设备(至少保持 50cm 距离),避免贴近设备外壳或散热片(高温可能加速线缆老化,影响屏蔽性能)。

    • 避免并行敷设:禁止模拟量线与动力线、控制线(如 PLC 的 DO 输出线)并行捆绑,若必须同槽,需用金属隔板分隔。

三、接地系统设计:消除地电位差干扰

  1. 独立接地与等电位连接

    • PLC 系统接地:PLC 主机、模拟量模块、隔离器的接地端子需连接至控制柜专用接地排(接地电阻<4Ω),形成独立的 “信号地”(AGND)。

    • 变频器接地:变频器的 PE 端子需单独接地(接地电阻<4Ω),与 PLC 接地排分开(避免变频器的高频噪声通过地线传导至 PLC)。

    • 等电位连接:若 PLC 与变频器安装在同一控制柜,需用铜排将两者的接地排连接(截面积≥10mm²),降低地电位差(理想状态<1V)。

  2. 避免共地干扰

    • 模拟量信号的 “-” 端(如 PLC 输出 “-” 与变频器输入 “-”)仅在一端连接信号地(如 PLC 侧),禁止两端同时接信号地(否则形成闭合回路,引入地环流)。

    • 若系统存在多个接地参考点(如远程传感器接地与 PLC 接地不同),需通过隔离器切断地回路。

四、软件与参数优化:抑制干扰影响

  1. 模拟量滤波设置

    • PLC 侧滤波:在编程软件中启用模拟量输出滤波(如西门子 TIA Portal 中设置 “平滑时间” 为 10~50ms),滤除高频波动(但滤波时间不宜过长,避免响应滞后)。

    • 变频器侧滤波:通过参数设置模拟量输入滤波时间(如三菱 FR-D700 的 Pr127=10,对应 10ms 滤波;西门子 MM440 的 P29410=5,对应 5ms 滤波),平滑输入信号。

  2. 信号校准与补偿

    • 定期校准模拟量回路:用高精度万用表测量 PLC 输出信号与变频器输入信号的偏差(如 PLC 输出 12mA 时,变频器实际接收 11.8mA),通过 PLC 程序或变频器参数(如偏置 Pr125)补偿固定偏差。

    • 动态补偿:若信号受周期性干扰(如 50Hz 电网干扰),可在 PLC 中采用 “滑动平均算法”(如连续采集 10 次信号取平均值),削弱周期性波动。

五、特殊场景的强化措施

  1. 高频干扰环境(如焊接车间、变频设备密集区)

    • 在模拟量线缆外层增加金属波纹管(接地),形成二次屏蔽;

    • 在变频器输入侧安装EMC 滤波器(如 Schaffner FN326 系列),减少变频器自身产生的高频辐射;

    • PLC 电源采用隔离变压器(如 1:1 隔离,屏蔽层接地),阻断电源侧传导干扰。

  2. 长距离传输(>500 米)

    • 采用光纤传输:将模拟量信号通过光电转换器转为光信号(如 4~20mA 转光纤模块),彻底消除电磁干扰(光纤不传导电磁信号);

    • 增加中继器:每 500 米加装一个带隔离功能的信号中继器,放大信号并抑制累积干扰。

六、干扰排查与验证方法

  1. 干扰检测工具

    • 示波器测量模拟量信号波形:正常信号应为平滑直流(如 12mA 对应一条水平直线),若出现高频毛刺或周期性波动(如 50Hz 正弦纹波),说明存在干扰;

    • 频谱分析仪定位干扰源:检测信号中高频成分的频率(如 300kHz~1MHz 可能来自变频器 IGBT 开关),针对性屏蔽。

  2. 验证效果

    • 对比抗干扰措施实施前后的信号稳定性:如未处理时转速波动 ±10rpm,处理后波动≤±2rpm;

    • 监测极端工况(如电机启动、变频器满负荷运行时)的信号偏差,确保仍在工艺允许范围内(如速度偏差<1%)。

总结

模拟量信号抗干扰的核心是 “阻断干扰路径 + 削弱干扰影响”:通过屏蔽线和布线分离减少干扰耦合,隔离器和独立接地消除地环流,软硬件滤波抑制信号波动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现场环境(如干扰源类型、传输距离)选择组合方案,优先采用 “电流信号 + 双绞屏蔽 + 单端接地 + 隔离器” 的强化方案,确保调速精度和系统稳定性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