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PLC 通过模拟量信号(4~20mA 电流或 0~10V 电压)控制变频器的系统中,模拟量信号因传输过程中易受电磁干扰(EMI)、地电位差等影响,可能导致信号失真(如波动、偏移),进而引发电机转速不稳定、调速精度下降等问题。因此,抗干扰措施需从硬件设计、布线规范、接地处理、信号隔离四个维度系统性实施,具体如下:
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类型
采用高质量模拟量模块与变频器
增加信号隔离设备
线缆选择与处理
必须使用双绞屏蔽线(截面积 0.5~1mm²,阻抗 120Ω±20%):双绞线可抵消差模干扰(电磁感应在两根线上产生的干扰信号方向相反,相互抵消),屏蔽层可阻挡外部共模干扰。
屏蔽层处理:单端接地(仅在 PLC 侧或控制柜接地排接地,另一端悬空),避免两端接地形成 “地环流”(地电位差导致电流流过屏蔽层,干扰信号通过耦合进入芯线)。
线缆长度控制:4~20mA 信号传输距离≤1000 米,0~10V 信号≤50 米(超过时需加中继器或隔离器)。
布线分离与距离控制
强电与弱电分离:模拟量信号线(弱电)与动力线(如变频器到电机的 380V 电缆、电源线)必须分开穿管敷设,间距≥30cm(平行布线时),交叉时需垂直交叉(减少电磁耦合面积)。
远离干扰源:信号线避开变频器、接触器、继电器等强干扰设备(至少保持 50cm 距离),避免贴近设备外壳或散热片(高温可能加速线缆老化,影响屏蔽性能)。
避免并行敷设:禁止模拟量线与动力线、控制线(如 PLC 的 DO 输出线)并行捆绑,若必须同槽,需用金属隔板分隔。
独立接地与等电位连接
PLC 系统接地:PLC 主机、模拟量模块、隔离器的接地端子需连接至控制柜专用接地排(接地电阻<4Ω),形成独立的 “信号地”(AGND)。
变频器接地:变频器的 PE 端子需单独接地(接地电阻<4Ω),与 PLC 接地排分开(避免变频器的高频噪声通过地线传导至 PLC)。
等电位连接:若 PLC 与变频器安装在同一控制柜,需用铜排将两者的接地排连接(截面积≥10mm²),降低地电位差(理想状态<1V)。
避免共地干扰
模拟量滤波设置
信号校准与补偿
高频干扰环境(如焊接车间、变频设备密集区)
在模拟量线缆外层增加金属波纹管(接地),形成二次屏蔽;
在变频器输入侧安装EMC 滤波器(如 Schaffner FN326 系列),减少变频器自身产生的高频辐射;
PLC 电源采用隔离变压器(如 1:1 隔离,屏蔽层接地),阻断电源侧传导干扰。
长距离传输(>500 米)
干扰检测工具
验证效果
模拟量信号抗干扰的核心是 “阻断干扰路径 + 削弱干扰影响”:通过屏蔽线和布线分离减少干扰耦合,隔离器和独立接地消除地环流,软硬件滤波抑制信号波动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现场环境(如干扰源类型、传输距离)选择组合方案,优先采用 “电流信号 + 双绞屏蔽 + 单端接地 + 隔离器” 的强化方案,确保调速精度和系统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