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送带以周期 30s 在 100cm 长度上来回运动(即往复运动),其运动过程为先从起点匀速运动到终点,再从终点匀速返回起点,形成一个往复周期。以下是速度计算及运动控制算法的详细分析:
一、运动过程与速度计算
1. 运动参数定义
2. 运动阶段划分
一个周期内分为两个阶段:
假设两个阶段均为匀速运动且时间相等(无加速 / 减速阶段,或加速时间可忽略),则每个阶段的时间为:
3. 速度计算
二、运动控制算法(位置 - 时间关系)
若需通过程序(如 PLC、单片机)控制传送带位置,需建立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,核心是根据当前时间判断所处阶段(正向 / 反向),计算目标位置。
1. 周期内的位置函数
设周期起点()时,传送带位于起点(),则:
2. 算法实现步骤(伪代码)
以 PLC 为例,通过定时器获取当前运行时间,计算位置并控制电机速度:
plaintext
// 初始化参数 L = 100; // 传送带长度(cm) T = 30; // 周期(s) v = L / (T/2); // 速度(cm/s) ≈6.67 // 实时计算 current_time = 读取定时器值(s); // 累计运行时间 t = current_time % T; // 当前周期内的时间(0~30s) IF t < T/2 THEN // 正向运动:位置从0→100cm,速度为v target_position = v * t; motor_speed = v; // 正向速度 ELSE // 反向运动:位置从100→0cm,速度为-v target_position = L - v * (t - T/2); motor_speed = -v; // 反向速度(通过电机正反转实现) END_IF // 控制输出:将target_position或motor_speed发送给伺服/变频驱动器
三、扩展:含加减速的情况(更贴合实际)
实际传送带启动 / 换向时会有加速 / 减速过程(避免冲击),假设加减速时间为,匀速时间为,则需重新分配时间:
例如,若加减速时间,则,代入得: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