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E+H 缆式导波雷达调试中,信号干扰是导致测量不准、跳变或误报的常见问题,其根源多为外部干扰(如罐内结构反射)、介质特性(如泡沫、挂料)或参数设置不当。以下是针对性的处理方法,结合回波曲线分析和实操技巧,可高效解决干扰问题:
一、先定位干扰源:通过回波曲线识别干扰类型
干扰信号在回波曲线(手操器或 FieldCare 软件可查看)中表现为 “非物位反射峰”,需先区分干扰源类型:
二、针对性处理方法
1. 结构性干扰(最常见,如罐内构件反射)
特征:回波曲线中出现固定位置的干扰峰(非物位、非罐底),与物位峰距离较近时易被误判。处理步骤:
2. 介质干扰(如泡沫、挂料、飞溅)
特征:曲线中出现模糊的杂峰、多个小峰,或物位峰被 “淹没”(尤其低介电常数介质 + 泡沫工况)。处理步骤:
3. 电气干扰(接线或接地问题)
特征:回波曲线整体杂乱、无规律波动,或出现高频噪声峰,伴随 4~20mA 信号跳变。处理步骤:
4. 特殊场景:低介电常数介质(εr<2,如轻油、液化气)
低介电常数介质反射信号弱,易受环境干扰,需强化信号接收:
三、调试验证与长期维护
核心原则:处理干扰的优先级为 “物理规避>软件抑制>参数优化”,始终以回波曲线为判断依据,确保物位峰清晰、干扰峰被有效屏蔽,同时避免过度抑制导致的测量范围缩小。

